□ 本報評論員G2000 胡蓉
   據媒體報道,中國信訪制度正當鋪在進行重大變革,國家對各省市不再搞全國範圍的信訪排名、通報,有關部門確立了“把矛盾化解在當地”的新思路。叫停信訪排名,將有力促進信訪制度回歸本位,也將有力促進依法執政理念的實現!(消息詳見今日本報B6版)
   眾所周知,信訪排名制度異化所導致的弊端久矣,為民眾所詬病也久矣。這些年,地方政府壓制上訪行為可謂不惜手段,花費了難以統計的維穩成本,上訪景觀設計者被毆打、被非法拘禁等事件屢有發生,專門替地方截訪的“黑保安”也應運而生……帶來的結果卻是,老問題沒解決,新問題又出現了,公民的人身財產權益被侵犯,社會的公平正義被踐踏。這一切只因,信訪排名制度與地方黨政領導升遷直接掛鉤。
   債務整合信訪制度本來是為老百姓維護自身權益提供的一種救濟渠道,始於2005年1月的信訪排名卻讓這一制度逐漸變異。排名的初衷,是要通過排名、通報制度約束地方政府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然而,由於國家信訪部門每月會對各省(市、區)“非正常上訪”人次數進行排名,各省市信訪部門也會對各地市排名,直至縣市及鄉鎮政府。最終,排名演化為:各級黨政領導成為信訪責任人,其管轄的轄區內訪民進京上訪次數與黨政領導的升遷直接掛鉤。
   上訪,本意是為解決問題。而當信訪排名與領導升遷掛鉤時,信訪制度不再“唯下”,轉而“唯上”,變成了維護領導利益的形象工程;上訪反映的問題不再被重視,上訪這一行為卻得到了空前重視,信訪工作變為“不論是非,只求結果”——室內裝潢這就是信訪制度逐漸被扭曲的邏輯起點:只要能夠息訪,威逼也好,利誘也好,手法不限,只要管用。
   貌似強硬的地方政府其實是脆弱的,真有冤屈的人或許被嚇退了,但也有一些人學會了應對,那就是“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甚至還有人靠信訪來謀取更多的個人利益,“信訪不信法”現象也開始普遍流行,大大傷害了法律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排名不能讓信訪制度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反而催生了更多社會矛盾。因此,叫停排名,不是揚湯止沸,是釜底抽薪,是正本清源。如此,信訪制度才能回歸本位,地方政府才能把精力放在處理信訪案件而非用在排名上,才有可能堅持依法行政,才能讓政府的公信力和法律的尊嚴深植於民眾心中。
   叫停排名,受益的不止信訪制度,引發的思考也決非止於信訪領域。信訪排名的設計思路與過去流行的“一票否決制”、“一把手工程”同出一轍,現在看來,領導的高度重視短期效用很大,但導致的副作用更大,不利於行政職能的常態化、制度化和科學化。此外,中國正處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矛盾大量凸顯,因而面對問題時要多一些容忍,不宜事事與政績掛鉤、事事追求立竿見影。不如從認真解決一個問題入手,用一個好的司法判例去推動一類問題的解決,這樣成本更小、效率更高。
   排名對信訪制度的影響再一次生動說明,制度設計的好壞,帶來的結果可謂雲泥之別。對於牽涉千萬人利益的法律規章來說,更是直接影響著社會是進步還是倒退。但願所有不合理的排名制度,都能儘快退出歷史舞臺!  (原標題:叫停信訪排名是正本清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znorvxnku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